12月初,天气清冷,枝干嶙峋,黄三角国家农高区的气温已低至零度以下。挖坑、植树苗、培土……在当地万象林场,数十名身着工作服的农业科研人员和园艺工人正进行着近万棵果树的种植工作,初冬寒风阻挡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只因这片即将落成的果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果树示范基地”。
传统农业种植中,盐碱地内林木成活率极低,占地3万亩的万象林场所种植的白蜡、柳树等树种,部分种植刚满5年,已呈现出“未老先衰”之态,只因为随着树龄的增长、根系的延伸至地下的咸水层,便出现了大面积枝叶枯黄乃至整株枯死现象。在这样一个林木种植的“禁区”,种植果树是否是“涉险”行为?收入又该如何保障?
实际上,盐碱地综合治理是一个全国性的课题,盐碱地的果树品种选育更是这个大课题中的“新赛道”,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尚处于空白阶段;耐盐碱果树种质资源稀缺,导致耐盐碱果树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技术体系。
今年4月份,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引进了“黄河三角洲耐盐碱果树示范基地”项目,靶向瞄准耐盐碱果树选育及高效建园技术推广,全面推动盐碱地资源利用潜力的深度挖掘,打造乡村振兴的盐碱地样板。该项目总投资1700余万元,占地面积660亩,共包括耐盐碱果树种质资源圃120亩、种苗繁育区50亩、高效栽培示范区430亩及相关配套工程及设施。
依托该项OB欧宝app下载目,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全面加强了与果树选育方面科研院校、专家的合作,项目列支2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共建、共享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黄淮海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山东省果树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设施果树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鲜食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科技平台。同时,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处,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扬州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校及相关专家学者建立了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以项目区作为科研基地,成果共享。
在果树种植现场,记者见到了投资实施方负责人——山东土地集团东营有限公司业务部部长、农高区公司董事长有维东。
有维东笑着为记者解惑:“正所谓‘逆境出优品’,通过盐胁迫效应,果实中糖酸比可大大提高,并产生抗坏血酸VC等抗氧化活性物质,明显改善和提升果实风味品质,我们在盐碱地种植的果品,才更具营养价值和产业推广价值。”有维东介绍,以今年试种选取的主要品种“秋月梨”等为例,该品种本身便具有“果实金黄,果肉亮白,果核较小,石细胞少,可食率高,汁多甘甜,肉质细脆,口味清香”等优点,通过盐碱地种植的盐胁迫效应提升口感后,将具有更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该项目的土地整理、管护设施、土壤改良等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水肥一体化、数字化管控、立柱防护等建设内容施工。2023年,基地的部分果树便可挂果,2024年将实现量产。
维东介绍,未来该基地将保存耐盐碱果树品种60个以上,新培育5个以上优良品种,解决黄三角地区耐盐碱果树种质资源稀缺问题,打造为全省唯一、全国一流的耐盐碱果树选育基地。同时,将通过提供优质耐盐碱果树种苗、果园技术示范服务、果品回收、品牌运营等延伸资源服务,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有意向的农户、有条件的合作社参与其中,以点带面,引导果农科学规范种植,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真正让盐碱地长出“金果实”,服务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一个小果园、做篇大文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