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位于乌蒙山区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当地打造现代甜橙产业示范园,实现了既要林子,也要票子的绿化目标。李欣杨涛摄(视觉四川)
“今天没得问题啰!”7月1日上午10时,眼看工人收起水管,攀枝花市国营林场总场岔河林场场长沙万友松了一口气。完工已两年的攀枝花市东区马坎片区生态治理工程,时至今日,入夏后仍要隔天浇一次水,目的是保住绿化成果。
2012年攀枝花提出,2018年要创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虽然地属干热河谷气候,被认为是造林绿化的“禁区”。
在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眼中,即将启动的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就是啃“硬骨头”——经历多次国土绿化之后,剩下的荒山荒坡多为绿化的难点区域,其后续的产业配套和管护同样是难题。
“代价太高了!”攀枝花市林业局局长凌永航介绍,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方案中,预留了6年(2019—2025年)的成果巩固期。原因在于,全市有1.1万公顷干热河谷地带需要绿化,但成果极易反复。
按规划,到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实现目标,需要在2012-2018年间投入101.16亿元。
以面积仅有69.3公顷的马坎片区为例,2013年8月—2014年7月生态修复工程结束后,每年灌溉费支出达10万元。沙万友说,pp电子马坎片区紧邻金沙江,但却有500米的落差,取水成本高。
在攀枝花市东区的人工动植物群落基地有80公顷的咖啡等经济林木,这是2013年种下的。基地的建设者,是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采用“咖啡+辣木+黄檀”套种模式,除道路建设、管道架设等享受政府补贴,其余部分投资均由公司自理,“现在投入过亿了”。
这些投资能收得回来吗?“没问题,去年就有效益了。”前述相关负责人说,咖啡树两年即可结果,其效益周期在25年左右,届时黄檀正好成材,每株能卖10万元。
此外,攀枝花市还利用BT模式等市场化方式治理修复干热河谷的生态。目前,当地市场力量已累计投资近10亿元,参与干热河谷绿化面积超660公顷。
7月2日,周六。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经营林家乐的文佳伟忙得不亦乐乎。家里的3.3公顷葡萄大棚,挤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
大棚是2014年底,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契机建起来的。当时,文佳伟家有0.3公顷田纳入退耕范围,与村里其他田地相连的退耕户一合计,他决定以入股的形式建立葡萄大棚,配套休闲餐饮娱乐设施。
进入6月底,首次挂果的葡萄渐次成熟,游客络绎不绝。7月2日,文佳伟接待的游客近千人次,包括采摘、餐饮等在内,毛收入超过5万元。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标准,3.3公顷还林补贴7.5万元,“现在种葡萄搞林家乐,退林的钱也挣到了。”
在资阳,文佳伟的成功不是个案。资阳市林业局统计,上半年,全省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61万人次,直接收入6.4亿元。
除生态旅游外,资阳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也在加速,前6个月,全市累计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8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39亿元。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全市春季植树531万株。“我们想要的是,协调好绿化与增收之间的关系。”资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说,地处盆地丘陵地带,土壤、水分条件都极具造林优势,但有必要找到一条促农增收之路。
今年6月13日发布的《资阳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方案》显示,到2018年,资阳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41%以上,比目前增加3个百分点。其核心便是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今后三年,资阳在造林绿化中,将会把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确保‘既要叶子,又要票子’。”资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每隔几天,丹棱县丹棱镇的吴军福骑着三轮车,带上护林刀具,沿着通村公路走上五公里,沿途砍掉绿化带里的杂草,摇摇树枝,看看有无病虫害。
这份工作,他已干了两年。工资来自绿化带(宽10米,5公里绿化带折合林地100公顷)管护费——221.25元/公顷/年,与国家公益林生态补贴标准相同。
丹棱县通村公路绿化带近半由绿化公司通过招投标获得管护权。当时在家务农的吴军福应聘为护林员,上岗前还接受了半个月专业培训。“我现在晓得了,这些树子都是公益林,不能砍的。”吴军福说,路两边基本是生长速度缓慢的松树等土生树种,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毛竹、巨桉等速生树种。但是,这些树木的根系相对发达,能够有效固土、涵养水源。
“既要栽下去,又要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眉山市林业局绿化造林科科长龙述德说,过去3年,眉山通过“绿海明珠”建设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4.08个百分点。在成果管护上,经济林相对“抢手”,通过确权颁证,责任很快就落实到户到人。但经济产出微弱的公益林的管护,却鲜有人问津。
明确公益林范围,参照国家和省两级标准发放生态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管护,“公益林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管护费用要由公共开支承担。”眉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道路绿化带外,水系绿化网、城区公共绿地等绿化成果,均已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明确了管护责任,涉及公路绿化带168公里、公共绿地40多万平方米,“林业是‘三分栽,七分管’,生态功能重要的公益林更是如此。”
我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创新举措又有哪些?记者就此走访了省绿委副主任、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尧斯丹: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森林的作用无可替代。四川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6.02%,高出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无论从国家赋予四川的生态功能定位,还是从四川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设美丽四川的角度,这些成就远远不够。
从四川本身而言,整体生态脆弱状况并未改变,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乡绿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根据监测调查,目前全省还有908.6万亩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1290万亩沙化土地需要治理。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广大群众要生存也要生态、要温饱也要环保、要硬化也要绿化,所以迫切需要开展这项行动。
尧斯丹:坚持分区分类推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差异性,全省划分为六个区: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川西高山峡谷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各区具体情况各异,绿化重点也不一样。举个例子,成都平原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是我省经济核心区,平原多、林地少,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都远低于全省平均值,该区域的重点是推进城市、村镇绿化美化、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等。
在机制创新上,除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探索设立国土绿化基金外,还要发挥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将启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增加碳汇造林投入。同时,结合经营机制创新,鼓励造林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国土绿化。
林权改革也会跟进,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保障造林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集体林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两证一社”等改革措施,也会随之铺开。除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外,新增绿化成果中不再划分经济林、公益林比例,造林主体可以选择树种、开展规模化经营,发展相关产业。
记者:绿化成果管护一直是个难题。那么针对大规模绿化全川,四川又做了哪些应对?
尧斯丹:必须承认,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四项措施。
首先,落实此前已经划定的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城市绿线管制等。简而言之,不管是红线还是绿线,都是“高压线”。
其次,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建设成果将采取分级、分片制度,层层划分责任。社会造林部分由造林者承担管护责任。社会主体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参与经营管护,部分地区也将试点吸纳贫困人口成为护林员。
还将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强化对天然林、集体公益林的管护,启动名木古树的调查建档和保护工作,严禁移植古树和天然大树进城。
加强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控、扑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强化对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和防控。
尧斯丹:大规模绿化全川将着眼建设美丽四川,更为注重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森林进城、让城市拥抱森林、城市生活更加贴近生态自然。初步规划,到2020年,各市县均应在城区或城郊建设一个以上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在2016年—2020年间,全省还要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万亩以上、人工林3万亩。“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新增集镇绿化面积27万亩,创建森林乡镇200个,完成新村造林绿化140万亩。(记者 王成栋)
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位于乌蒙山区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当地打造现代甜橙产业示范园,实现了既要林子,也要票子的绿化目标。李欣杨涛摄(视觉四川)
“今天没得问题啰!”7月1日上午10时,眼看工人收起水管,攀枝花市国营林场总场岔河林场场长沙万友松了一口气。完工已两年的攀枝花市东区马坎片区生态治理工程,时至今日,入夏后仍要隔天浇一次水,目的是保住绿化成果。
2012年攀枝花提出,2018年要创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虽然地属干热河谷气候,被认为是造林绿化的“禁区”。
在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眼中,即将启动的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就是啃“硬骨头”——经历多次国土绿化之后,剩下的荒山荒坡多为绿化的难点区域,其后续的产业配套和管护同样是难题。
“代价太高了!”攀枝花市林业局局长凌永航介绍,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方案中,预留了6年(2019—2025年)的成果巩固期。原因在于,全市有1.1万公顷干热河谷地带需要绿化,但成果极易反复。
按规划,到2018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实现目标,需要在2012-2018年间投入101.16亿元。
以面积仅有69.3公顷的马坎片区为例,2013年8月—2014年7月生态修复工程结束后,每年灌溉费支出达10万元。沙万友说,马坎片区紧邻金沙江,但却有500米的落差,取水成本高。
在攀枝花市东区的人工动植物群落基地有80公顷的咖啡等经济林木,这是2013年种下的。基地的建设者,是攀枝花干热河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采用“咖啡+辣木+黄檀”套种模式,除道路建设、管道架设等享受政府补贴,其余部分投资均由公司自理,“现在投入过亿了”。
这些投资能收得回来吗?“没问题,去年就有效益了。”前述相关负责人说,咖啡树两年即可结果,其效益周期在25年左右,届时黄檀正好成材,每株能卖10万元。
此外,攀枝花市还利用BT模式等市场化方式治理修复干热河谷的生态。目前,当地市场力量已累计投资近10亿元,参与干热河谷绿化面积超660公顷。
7月2日,周六。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经营林家乐的文佳伟忙得不亦乐乎。家里的3.3公顷葡萄大棚,挤满了前来采摘的游客。
大棚是2014年底,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契机建起来的。当时,文佳伟家有0.3公顷田纳入退耕范围,与村里其他田地相连的退耕户一合计,他决定以入股的形式建立葡萄大棚,配套休闲餐饮娱乐设施。
进入6月底,首次挂果的葡萄渐次成熟,游客络绎不绝。7月2日,文佳伟接待的游客近千人次,包括采摘、餐饮等在内,毛收入超过5万元。按照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标准,3.3公顷还林补贴7.5万元,“现在种葡萄搞林家乐,退林的钱也挣到了。”
在资阳,文佳伟的成功不是个案。资阳市林业局统计,上半年,全省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61万人次,直接收入6.4亿元。
除生态旅游外,资阳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也在加速,前6个月,全市累计建成林业产业基地18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39亿元。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全市春季植树531万株。“我们想要的是,协调好绿化与增收之间的关系。”资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说,地处盆地丘陵地带,土壤、水分条件都极具造林优势,但有必要找到一条促农增收之路。
今年6月13日发布的《资阳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方案》显示,到2018年,资阳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41%以上,比目前增加3个百分点。其核心便是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今后三年,资阳在造林绿化中,将会把工业原料林、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花卉苗木和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确保‘既要叶子,又要票子’。”资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每隔几天,丹棱县丹棱镇的吴军福骑着三轮车,带上护林刀具,沿着通村公路走上五公里,沿途砍掉绿化带里的杂草,摇摇树枝,看看有无病虫害。
这份工作,他已干了两年。工资来自绿化带(宽10米,5公里绿化带折合林地100公顷)管护费——221.25元/公顷/年,与国家公益林生态补贴标准相同。
丹棱县通村公路绿化带近半由绿化公司通过招投标获得管护权。当时在家务农的吴军福应聘为护林员,上岗前还接受了半个月专业培训。“我现在晓得了,这些树子都是公益林,不能砍的。”吴军福说,路两边基本是生长速度缓慢的松树等土生树种,经济价值远远比不上毛竹、巨桉等速生树种。但是,这些树木的根系相对发达,能够有效固土、涵养水源。
“既要栽下去,又要避免‘年年造林不见林’。”眉山市林业局绿化造林科科长龙述德说,过去3年,眉山通过“绿海明珠”建设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4.08个百分点。在成果管护上,经济林相对“抢手”,通过确权颁证,责任很快就落实到户到人。但经济产出微弱的公益林的管护,却鲜有人问津。
明确公益林范围,参照国家和省两级标准发放生态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管护,“公益林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管护费用要由公共开支承担。”眉山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道路绿化带外,水系绿化网、城区公共绿地等绿化成果,均已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政府购买服务等明确了管护责任,涉及公路绿化带168公里、公共绿地40多万平方米,“林业是‘三分栽,七分管’,生态功能重要的公益林更是如此。”
我省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创新举措又有哪些?记者就此走访了省绿委副主任、林业厅厅长尧斯丹。
尧斯丹:四川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森林的作用无可替代。四川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36.02%,高出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无论从国家赋予四川的生态功能定位,还是从四川自身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设美丽四川的角度,这些成就远远不够。
从四川本身而言,整体生态脆弱状况并未改变,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乡绿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根据监测调查,目前全省还有908.6万亩宜林地需要造林绿化,1290万亩沙化土地需要治理。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广大群众要生存也要生态、要温饱也要环保、要硬化也要绿化,所以迫切需要开展这项行动。
尧斯丹:坚持分区分类推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差异性,全省划分为六个区: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川西高山峡谷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各区具体情况各异,绿化重点也不一样。举个例子,成都平原区(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是我省经济核心区,平原多、林地少,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都远低于全省平均值,该区域的重点是推进城市、村镇绿化美化、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等。
在机制创新上,除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探索设立国土绿化基金外,还要发挥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将启动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增加碳汇造林投入。同时,结合经营机制创新,鼓励造林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国土绿化。
林权改革也会跟进,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保障造林参与者的合法权益。集体林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两证一社”等改革措施,也会随之铺开。除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外,新增绿化成果中不再划分经济林、公益林比例,造林主体可以选择树种、开展规模化经营,发展相关产业。
记者:绿化成果管护一直是个难题。那么针对大规模绿化全川,四川又做了哪些应对?
尧斯丹:必须承认,边绿化、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客观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四项措施。
首先,落实此前已经划定的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城市绿线管制等。简而言之,不管是红线还是绿线,都是“高压线”。
其次,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建设成果将采取分级、分片制度,层层划分责任。社会造林部分由造林者承担管护责任。社会主体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参与经营管护,pp电子部分地区也将试点吸纳贫困人口成为护林员。
还将继续实施天保工程,强化对天然林、集体公益林的管护,启动名木古树的调查建档和保护工作,严禁移植古树和天然大树进城。
加强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控、扑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强化对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和防控。
尧斯丹:大规模绿化全川将着眼建设美丽四川,更为注重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森林进城、让城市拥抱森林、城市生活更加贴近生态自然。初步规划,到2020年,各市县均应在城区或城郊建设一个以上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在2016年—2020年间,全省还要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万亩以上、人工林3万亩。“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新增集镇绿化面积27万亩,创建森林乡镇200个,完成新村造林绿化140万亩。(记者 王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