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李博)“为更好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助力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我们持续推进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北京‘地方’运河文化特色,在多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与新进展。”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处处长王有泉在10月26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介绍。
王有泉表示,北京大运河遗产保护实质是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遗产点为引领的大型线性遗产廊道的保护,注重整体性和区域性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建设成果对世界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支撑。pp电子
2020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在北京大运河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勘探项目669项,勘探面积约4754万平方米;发掘项目311项,发掘面积约32.1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点段系统考古调查发掘,针对大运河河道与水工遗存、运河附属设施遗存等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取得重要成果,基本明确白浮泉遗址九龙池范围及白浮泉历史流向,完成万寿寺东路等重点考古勘探。持续对北京通州路县故城遗址进行发掘,首次发现魏晋北朝时期窖藏铜、铁器。
北京市文物部门持续推进古迹修缮,对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粮仓——禄米仓仓廒文物建筑开展保护性修缮。完成了万宁桥一期修缮工程,并继续推动万宁桥“减负”工程,使其全貌得到更好展示。完成位于北京大运河源头的昌平都龙王庙壁画数字化建档与抢险保护,不仅将大运河文化带从源头、中间重要节点到通州全线各级各类文物纳入保护维修范围,还实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化带交汇区域保护,先后实施了颐和园养云轩院等抢险修缮工程,改善高粱闸、广源闸周边文物古迹保护状况,实施万寿寺整体修缮工程,大运河重要桥梁八里桥老桥退役并得到妥善修缮,还实施通运桥及张家湾古城完成修缮。
王有泉介绍,在改善运河生态方面,完成白浮泉遗址原有产权单位腾退,拆除遗址范围非文物建筑8621.2平方米;进行系统的环境整治、修缮保护等,pp电子完成整理绿化用地49691.7平方米,初步建成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环境整治项目完成后于2023年4月8日对社会试开放。什刹海环湖环境整治工程打造了环绕前海、西海3公里环湖步道,pp电子同时建成10.9公顷西海湿地公园,完成全长3公里后海环湖绿道建设,将什刹海周边公园绿地、文物古迹、休闲设施和特色驿站串联起来,构建起什刹海环湖景观带。萧太后河(朝阳段)一期治理工程全部完成,全线河道实现贯通。通州区“三庙一塔”等文物古迹在完成全面修缮基础上建成通州运河历史文化景区,对社会全面开放。
北京市文物部门引入科技力量,提升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水平。王有泉说,市文物局组织实施“年度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通惠河段病害勘察及监测数据收集”项目,目前在大运河遗产段(通惠河段)沿线处水体取样点,使用专业仪器每半年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万宁桥等大运河沿线重要遗产点进行文物病害勘察,并在智慧化管理平台辅助下进行遗产风险管理分析,生成年度健康体检报告。利用全景VR相机等科技手段按照每两月采集一次的周期对大运河通惠河全段进行河道本体及环境风貌专业记录。
“大运河沿线博物馆数量有序增长,文化阐释能力逐步增强。除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外,大运河沿线还出现了‘类博物馆’。2020年以来新增备案博物馆26家,目前北京大运河沿线家。”王有泉说。
此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已正式定名并实现外立面亮相,预计2023年底向公众开放。展陈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由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开放式展示和临时展览构成,总面积达3.38万平方米,上展文物6000件套。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完成,正开展二期绿化工程。路县故城保护展示工程进行二次结构、机电和室内外装修施工,展陈设计和遗址保护工作已启动,2024年实现开馆。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